【高中】清明祭英烈 | 浑源七中高中部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侧记

2025-04-02


图片

图片

春风拂柳寄哀思,丰碑矗立忆英魂。清明前夕,料峭春风裹挟着薄雾,为浑源大地蒙上一层肃穆的轻纱。4 月 2 日清晨,浑源七中高中部 70 余名团员代表在高中部韩校长、校团委孙书记、高中部德育主任李主任的带领下,身着整洁校服,队列整齐而庄重地踏入浑源县烈士陵园。他们手持工具,目光坚毅 —— 在这个承载着追思与传承的时节,他们以青春之名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约,在苍松翠柏环绕的陵园中,即将通过奏唱国歌、默哀致敬、诗诵英魂、展馆寻迹、祭扫碑陵等庄重仪式,缅怀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让英烈事迹与崇高信仰在青年心中激起回响。

图片
踏入陵园的瞬间,参天的松柏林立如哨兵,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魂,纪念碑在苍松掩映下巍然矗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烽火岁月。团员们的脚步不自觉地放轻,神情愈发肃穆 —— 这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一次对初心的叩问。当晨风掠过耳畔,仿佛传来先烈们的谆谆嘱托,而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对英烈的敬仰与传承使命的坚定。

国歌嘹亮:以赤诚之心致敬先烈

纪念碑前的广场上,全体团员昂首挺胸,国歌如滚雷般破空而来,层层叠叠地撞击着纪念碑的基座。年轻的嗓音里裹着晨露的清冽,却在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句时陡然沉厚 —— 他们胸膛中翻涌的是与国歌共振的热血。

图片

国歌正唱到 “前进!前进!前进!进!”。鎏金的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在国歌声中似乎更加耀眼,有团员悄悄收紧了握拳的手指,手臂的力量传递着无声的誓言:这歌声是告慰,是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对先烈的庄严回应 —— 今日的我们,正以赤诚的初心重唱这首跨越百年的战歌,让英烈用热血染红的旗帜,在新一代手中继续高高飘扬。

默哀致敬:以无声誓言铭记初心

国歌声毕,全场肃立,低头默哀。一分钟的寂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的精神对话。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在团员们的心中激起波澜。默哀不仅是对英烈的追思,更是对 “初心为何、使命何在” 的无声叩问,让历史的厚重感在年轻一代心中扎根。

图片

敬献花篮:以庄重仪式告慰忠魂

默哀毕,主持人轻声说:“有请团员代表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四名团员迈着整齐的步伐,抬着缀满白色雏菊与常青藤的花篮,缓步走向纪念碑。花篮缎带上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那是后辈对英烈的永恒铭记。

图片
花篮稳稳放置在纪念碑基座前,两名团员轻轻展开缎带,抚平每一道褶皱。
图片
图片

全体人员向纪念碑深深三鞠躬,少年们的脊背弯成最虔诚的弧度 —— 这一弯,是对先烈热血奉献的感恩;这一立,是对传承使命的坚定。晨风拂过花篮上的雏菊,花瓣轻轻颤动,仿佛英烈们在云端颔首,收下了这份跨越时空的敬意。

诗诵英魂:以青春之声赓续血脉

纪念碑前的石阶上,团员们手持家书复印件整齐肃立。当刘旭阳同学的声音率先响起,仿佛掀开了历史的信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些写于硝烟与刑场的文字,是至爱亲情与家国信仰的永恒定格。” 话音未落,风掠过松林发出沙沙回响,似是历史的呼应。

图片

李溧鑫同学捧着赵一曼的家书复印件,指尖轻轻划过 “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的字迹:“1936 年 8 月 2 日,刑车碾过东北的土路,赵一曼用凝血的指甲在纸片上刻下对儿子的牵挂 ——” 随着焦语诗同学哽咽着诵读赵一曼的绝笔,阳光穿过松枝,在 “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的字迹上投下细碎光斑,有团员悄悄抹了抹眼角。

图片

第二封吴振鹏的家书展开时,空气仿佛凝固。“亲爱的孩子,这是爸爸**次,也许也是最后一次给你写信……”刘旭阳同学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当读到 “为了天下劳苦大众” 时,后排的团员们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目光落在纪念碑上跃动的光影里,仿佛看见 27 岁的烈士在狱中借着铁窗月光,用咬破的手指写下对未谋面孩子的期许。纸页翻动声中,李溧鑫同学接过话茬:“他甚至不知道孩子的性别,却把共产主义信仰化作了最厚重的‘见面礼’。”

轮到高文华的家书时,焦语诗同学的语调里带着雪夜的清冽:“‘雪景是多少美丽,银白的宇宙!’1931 年的寒冬,23 岁的他在狱中望着窗外的雪,字里行间没有困苦,只有‘真理追求者’的赤子之心。” 话音落下,全场静默。

图片

当《英雄赞歌》的旋律响起时,左彦藓与李昕竹两位男同学并肩上前,声音如苍松拔节般浑厚有力“如果没有七十三年前的那场战争…… 他们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口!” 左彦藓的声音带着粗犷,在 “刺骨冰雪中他们紧握钢枪” 一句时,手臂不自觉地扬起,仿佛重现战士们冲锋的姿态;李昕竹则以细腻的处理,在 “请铭记!我们年轻的战士” 中注入震颤的尾音,让 “民族英雄” 的字眼重重叩击着每个人的心房。当念到 “编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时,两人的声音默契地交融,如长江与黄河奔涌向前,在陵园上空荡起回响。纸页合上的瞬间,阳光正斜斜地漫过纪念碑,像是历史为新一代青年披上的金色勋章。

展馆寻迹:以历史印记筑牢信仰

在烈士陵园展览馆内,团员们跟随历史的步伐,驻足凝视每一张珍贵照片、每一件陈列文物、每一段文字记载。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到解放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英烈们的生平事迹与精神图谱在眼前徐徐展开。这些事迹让团员们真切感受到,今日的和平幸福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唯有铭记历史,方能不负时代。

图片

祭扫英魂:以实际行动告慰忠骨

团员们带上工具,取来扫帚、抹布和水桶,分成若干小组走向烈士墓区。春日的阳光斜斜地铺在墓碑上,却掩不住有些碑体的斑驳 —— 那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也是后辈需要用心呵护的精神坐标。擦拭墓碑时,团员们半蹲下身,用浸过清水的抹布轻轻拭去碑面的浮尘对于刻着烈士姓名的鎏金小字,他们会格外小心,用指尖顺着笔画轮廓慢慢擦拭,生怕漏掉任何一处细节。扫帚划过青砖的沙沙声在墓区间此起彼伏团员们将落叶、松针扫成小堆,再小心地装入垃圾袋,生怕惊扰了长眠的英魂。

图片

赓续血脉:以青春之我勇担重任

祭扫活动结束后,团员们纷纷表示:“英烈的精神是永不熄灭的灯塔,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理想信念,把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图片

此次 “清明祭英烈” 活动,是浑源七中高中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学校通过沉浸式的仪式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在缅怀先烈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回望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未来,本校将继续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在青少年心中代代传承,激励更多青年以英烈为榜样,在新征程上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图片


阅读6
分享